close
朋友跟情人的定義不同,
同性與異性的界定也不同,
所以自然就有了不同的相處模式。
是嗎?
但其實,
和每一個朋友的相處模式多少還是會有所差異,
那些層次跟感受,有時候可以分得很細緻。
對每一任情人也是一樣。
最近有位朋友的感觸:"能做自己,很自在。但是交往中的兩個人好像往往因為磨合的關係,選擇退讓;妥協的一方,似乎無法開心的做自己了。"
姑且不論是不是還在磨合期,只要當一件事情雙方有了不同的看法或見解,勢必有人要退讓,要接納,也許是自己,也許是對方,也許我們各退一步到雙方都可以接受的程度,也許這次我們僵持不下願意不再爭吵但是沒有產生結論,
這些過程,統稱為溝通。
針對不同個性的人,聰明的人,懂得運用不同的溝通方式,
溝通的模式需要視對象視情況有所調整才能發揮最大效益,
但畢竟我們不是每次都能夠這麼理性而且有耐心的調整頻率,
有時候不小心一句"我就是這個樣子",就自己把所有的出口都給封死了。
事後你會開始後悔,那其實就是你開始在進行自我調整的時候,
我們每個人,雖然都渴望能夠做真正的自己,想怎麼樣就怎麼樣,
但是如果因為自己的想怎麼樣就怎麼樣讓別人感到不開心了,
如果對方是你在乎的人,
相信你也會因此感到不開心,
因此我們會思考調整自己的方向或想法,
但這不是出自於強迫,
而是希望這麼做能夠讓彼此的關係更好,
這樣的妥協,無關對錯,也無關尊嚴,只是一個過程。
也許我們現在對自己的堅持.決定或犧牲無法做出任何評論,
但在過程中我們會累積到一定相當的經驗,
然後我們就會知道答案。
感情裡該有的,不是強勢與弱勢,
而是將心比心。
全站熱搜